【回首2024】邹城文博工作这一年……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可成。2024年,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积势蓄力,一路生花,收获满满。这一年,邹城博物馆在“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二三级博物馆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这一年,邹城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是本次评选中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三级馆直升一级馆的县级博物馆,也是目前济宁市唯一获评一级馆的县级博物馆;这一年,申报的《探秘邹鲁——考古旅游记》成功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属济宁唯一;这一年,主办的《贞珉寓教立德树人——济宁、潍坊两地教育主题精品拓片展》荣获《第七届全省博物馆十佳陈列展览精品奖》;这一年,推出的“茶乐帝 邹城博物馆联名文创”系列精品,荣获“2024年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一等奖”;这一年,积极组织参加2024山东省博物馆讲解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这一年……


常抓不懈,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

●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高度重视创馆工作,成立定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创馆推进会30次。

●对照《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逐字逐句打磨创馆材料,解决堵点卡点问题14个,在千分制评估中提升424分。

●先后8次赴济宁、枣庄、苏州等国家一级博物馆学习创建经验。

●梳理形成具体事项178个、图表2914张,定级评估材料2526页、63.24万字。


凝心聚力,加强党建引领

●按照“旗帜指引方向 党建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开设培训班2次,开展专题学习16次,组织学习研讨12人次,开展“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我和我的支部”活动6次。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党员大会、主题党日、廉洁教育等形式,开展专题活动6次、学习研讨36次,强化干部纪律作风。

●组织全体党员完成党员网络学院培训课程32学时。

●定期开展双联双创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7人次,开展爱心爸爸妈妈结对帮扶儿童6人次,擦亮“孟子故里文博先锋”党建品牌。


夯实根基,坚持项目先行

●完成邹城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一期的招标和合同签订工作,完成博物馆消防设施改造和验收,以及馆藏文物展柜、展厅展板项目的采购工作。

●发布《邹城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项目采购意向,做好招标前准备工作;

●完成两孟四期修缮工程、两孟消防工程、明鲁王陵三门和围墙修缮工程的审计工作;

●积极推进完成万章墓修缮工程、两孟四期修缮工程、越峰建筑群修缮二期工程、邾国故城西城墙、金水河环境整治工程、明鲁王墓享殿祾恩门修缮工程、三门围墙修缮工程等工程的初验工作,济宁市文旅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初步验收,验收合格。


赓续前行,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制定文物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和工作流程。定期清理杂草、除虫害、浇水灌溉,做好古树名木的安全维护。

●按照文物安全巡查要求,常态化开展安消防设施检查4700余次、消防应急演练16余次、安消防培训13余次、整改安全隐患40余处,不断提升整体的安全防范水平,确保文物安全。


惟实励新,深化体制改革

为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加强文物安全,增强三孟、荒王陵景区发展活力,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捋顺权责,变更门禁管理权限,负责三孟、荒王陵景区的门禁管理权限,承担三孟、荒王陵景区的安全主体责任。


追根溯源,摸清资源底数

●积极开展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调查,完成97处文物保护单位、387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36处历史遗存、25件文物类地情资料登记表填报,完成下石河遗址等25处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整理编辑。

●开展新发现孟府纸质档案整理,完成22件纸质档案拍照、释读和文字编辑工作。完成馆藏藏品46件/套二级文物建立藏品档案、1257件/套藏品文物建立历史学年代分类账、2024年新增37件/套藏品手写账登记工作。

●协同开展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为顺利推进我市“四普”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厚积薄发,深化学术研究

●持续提升文物科研能力水平,与山东大学联合开展邾国故城皇台区考古发掘整理工作。

●发布《孟子学》辑刊第二辑、《葛山摩崖石刻保护工程实录》、《博物馆展品智能化管理与用户体验设计》三本专著。

●完成3项课题的立项和结项,积极发表论文19余篇,不断提升个人学术水平。

●其中《关于邹城市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研究的认识和实践问题》被评为济宁市第3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多措并举,丰富展陈形式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成功举办了“礼运大河——黄河流域礼仪文化展”“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12个临时展览,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组织邹城博物馆精选了11件极具代表性馆藏文物参加“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清华大学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向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对邹城博物馆在该展览中作出的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积极与枣庄学院国际世界语博物馆合作,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主办了“亚圣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伟大旅程”境外展,向韩国观众展示了孟子的卓越智慧。


守正创新,丰富社教活动形式

●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里闹元宵”、“邹博讲儒”、“流动博物馆”、研学游等社教活动157场,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

●联合教体局、融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策划开展“家乡文物我来讲”全市中小学生讲解大赛。推进馆校共建,开展漫“话”邹鲁可移动的文博课堂,截至目前已与全市25家中小学校签订馆校共建协议。

●与晋祠博物馆等18家成员单位成功承办第三届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系列活动。

●开展邹博讲儒系列讲座,探讨孟子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久久为功,扩大宣传力度

●负责打造邹城博物馆网站、邹城文博微信公众号、邹城文博视频号、“云观邹鲁 数字文博”微信小程序立体化宣传渠道。

●参与拍摄腾讯《寻觅邹城记忆—“繁星100·走进邹城博物馆”》直播活动。

●流苏花开、孟子湖畔的文物课堂等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平台相继报道,实时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近50万人次。

●参与第四届丝绸之路短视频活动,发布《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罐》短视频,仅微博播放量达3.5万次。 

●与济宁电视台“两创”融媒体节目《金声玉振》合作,制作邹城博物馆专访——《探访邹城博物馆》,全方面展现了博物馆丰富内涵。

●积极参与“与辉同行”山东站直播活动,观看人数超过10万+,累计点赞人数达到2247万人次,推出系列宣传视频——“方方与辉同行”、“方方带你游邹博”、“方方带您学经典”,在抖音平台累计发布20余条原创短视频,浏览量达到172.2万余人次。


以民为本,提高服务水平

●扎实推进文博惠民,自5月1日起至10月7日止,邹城博物馆延时开放至19:00,累计增加的服务时间达280小时。

●全年共举办了636场公益讲解活动,惠及约7632名游客。

●组织了包括“礼拜先师孟子”在内的308场研学活动,吸引了6156人次参与。

●在11月10日接待研学游客1083人,刷新了博物馆单日接待游客的最高纪录。


求新求变,深化文创产品研发

●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出“茶乐帝 邹城博物馆联名文创”系列精品,荣获“2024年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赛一等奖”。

●推出以馆藏文物“龙首铜钺”为灵感的文创雪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艺术相融合。

●推出以馆藏文物西晋青瓷狮形烛台、西周龙首铜钺、博物馆建筑外形和生肖星座为元素设计制作4款纪念币。

●引入中国邮政2.0版本明信片打印机,集触摸屏操作、线上商城、自助打印、自助投递功能于一体,带来全新互动与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