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有机衔接,共同打造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深化馆校合作,邹城博物馆和邹城市护驾山小学联合打造了漫“话”邹鲁—可移动的文博课堂。12月16日下午,漫“话”邹鲁—可移动的文博课堂第一课在邹城市护驾山小学开课。
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李莉发表致辞,她介绍了馆校合作的规划情况及发展前景,并表示双方要通过漫“话”邹鲁—可移动的文博课堂的形式深化馆校合作。护驾山小学校长魏芸也发表了讲话,表示将全力支持馆校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为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贡献力量。在双方领导和师生的共同见证下,邹城博物馆与护驾山小学正式签署了《关于漫“话”邹鲁—可移动的文博课堂馆校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将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在课堂上,邹城博物馆宣讲人员以《感受文物里的邹鲁文明—史前篇》为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文博知识大讲授。随后,授课老师向学生展示“秦峄山碑”木雕版,讲解馆藏文物秦峄山碑和最早的统一汉字小篆,并协助同学们体验雕版印刷制作。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仅欣赏到了博物馆里的精美文物,还亲自动手体验邹鲁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护驾山小学老师通过“名师课堂”的形式在邹城博物馆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题,面向学生、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社会群体进行传统文化宣讲,进一步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漫“话”邹鲁—可移动文博课堂
名师课堂
体验雕版印刷
下一步,邹城博物馆将以漫“话”邹鲁—可移动的文博课堂为契机,深化馆校合作,共同推动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